5月27日,庆祝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暨创新争先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。会上表彰了首届“全国创新争先奖”获奖团队和个人,获奖者包括近百位两院院士在内的各行业领军人才。自动化所田捷研究员获颁“全国创新争先奖”。

       “全国创新争先奖”是继“国家自然科学奖”、“国家技术发明奖”、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”之后,国家批准设立的又一个重要的科技奖项,是国家科技奖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补充,是国家科技奖项与重大人才计划的有机衔接,是仅次于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一个科技人才大奖,主要表彰在科学研究、技术开发、重大装备和工程攻关、转化创业、科普及社会服务方面作出卓越贡献、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和优秀科研团队。这个重量级奖项体现了党和国家“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”的决心,赋予科技工作者更加光荣伟大的使命。

      在评选中,按照德为先、术要精、能力强、基础厚、贡献大五条标准进行选拔,设立了奖励委员会、评审委员会、监督委员会,研究制定了“全国创新争先奖”评审办法,邀请包括157名院士在内的300多位各学科领域的杰出代表,科技管理专家和企业的负责同志担任评审专家。评审分网上预审、初评、复评、公示、审定等环节,按照科学研究、技术开发、重大装备和工程攻关、转化创业、科普及社会服务五个领域,下设16个评审组。

      “全国创新争先奖”每3年评选表彰一次,每次表彰10个科研团队,授予奖牌;表彰不超过30名科技工作者,授予奖章,享受省部级劳模待遇;表彰不超过300名科技工作者,授予奖状。首届“全国创新争先奖”经网上预审、初评、复评,从217个渠道推荐的1343名优秀科技工作者和227个科研团队中,共评选产生了10个奖牌获奖团队,28名奖章获奖人选,254名奖状获奖人选。

      肿瘤早期检测和精准手术,肿瘤精准诊断和预后预测,是国际肿瘤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挑战性科学问题。面向我国肿瘤有效诊疗这一重大需求,田捷研究员针对上述挑战,以光学多模态融合分子影像技术为突破口,20年来开展了系列研究,将成像理论、成像设备、生物应用和临床转化串成一条科研主线,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。

      在学术成果方面,田捷研究员以第一完成人获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、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、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;近五年以一作或通讯在Nature系列子刊、J Clin Oncol、Adv Mater、PNAS、Laser Photo Rev,以及IEEE和OSA系列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,论文SCI引用5000余次,入选2016年Elsevier医学科学高被引学者榜单;出版学术专著5部,累计在Springer付费在线下载量达到26000余次;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和美国发明专利3项;主持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(部委推荐),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两次973计划项目并获得结题优秀;当选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、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、美国光学学会OSA、国际医学与生物工程院IAMBE、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AIMBE和国际模式识别学会IAPR六大国际学会的Fellow。